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园地备份 > 正文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武隆实践

发布时间: 2014-06-03 15:04:00   作者:商祥江   来源: -111037660   浏览次数:

  杨永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重庆市武隆县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强化旅游文化理念,赋予旅游文化内涵,形成以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提升旅游发展水平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促进了武隆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旅游实现深层次融合

  与地域文化融合。武隆的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歌、民间吹打、民间戏剧、民间舞蹈、民间习俗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经过挖掘和整理,将特色地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开发一系列地域性和民族性较强的旅游文化产品,如“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演出、中下石院民俗文化村寨等。

  与体育文化融合。武隆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59.2%,负氧离子是重庆主城的108倍,为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和户外休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此为依托,武隆打造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芙蓉江龙舟锦标赛、芙蓉湖户外运动联赛、万峰林海骑行大赛等体育赛事。武隆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户外运动基地”。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连续举办十一届,是世界户外运动的三大品牌赛事之一。把赛事与旅游结合起来,除专业运动员参加外,让更多的群众和游客也参与其中,体验户外运动的快乐与激情。

  与创意文化融合。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是文化创意萌芽发育的理想之处。武隆依托旅游资源,通过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相关文化资源的创意化开发,形成专项旅游产品,凸显旅游的文化性和体验性,进一步丰富武隆的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武隆旅游的业态,让武隆由过去的观光游变为休闲游。武隆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画家的地狱”。核心景区“天生三硚”已成为多部电影的外景拍摄地;武隆将创意文化产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的结合,打造星际未来城、懒坝休闲大型主题公园等。

  与乡土文化融合。农村是滋养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涉及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武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土文化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来呈现给游客,吸引游客深入乡村体验原生态乡土文化,既是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武隆对乡土文化挖掘整理,编写《武隆故事》等乡土旅游文化丛书,推出西瓜节、油菜花节、杜鹃花节、桃花节、山歌节等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节,吸引了大批游客。

  与科普文化融合。武隆喀斯特遗产地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区最独特的自然美景和重要的美学价值区,极具科考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武隆县成立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专门机构,加强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的管理和保护。为让游客深入普及喀斯特科普知识,武隆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科学研究所共同建立中国岩溶研究基地,建立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向游客普及喀斯特地形地貌相关知识,在游客体验喀斯特地貌美学价值的同时了解科普价值,注重发展“世界自然遗产精品游”的科普品牌。

  与建筑文化融合。建筑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构成。武隆,按照渝东南特色民居的样式修葺农房,或整旧如旧,或整旧如新,形成特色民居村落,不少农户房屋漂亮有特色开办农家乐,深受游客喜爱。在县城,按照建设精品旅游城市的标准化要求,加强道路建设、景观改造、立面修缮、灯饰工程,为游客创造整洁、舒适、宜居的旅游环境。在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则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发展旅游地产项目,打造欧式风情小镇,让游客体验异域风情,心驰神往。

  与生态文化融合。生态是武隆最大的资源,独有的喀斯特地貌,让武隆成为重庆市生态资源最富集的县之一。武隆按照重庆市委加快建设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要求,秉承“森林是武隆的命根子”、“生态是武隆最大的财富、最大的资源”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等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免费向机关干部、群众发放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手册,制作生态文化大型户外公益广告,举办申遗纪念日活动等手段,推动生态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引导教育全县人民爱护武隆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江河溪流,大力倡导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乡风文明,让每一个人成为生态文化的倡导者。

  文化旅游融合成效显著

  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以旅游带动的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逐渐增多。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

  推动了产城融合步伐。按照“生态环保之城、休闲度假之城、户外运动之城”的功能定位,融合文化、创意、体育、娱乐等现代服务产业,打造经济综合体或者是产业集群,造福于地方生态经济发展,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提供多元化选择。

  拉动了消费持续增长。文化旅游的发展延伸旅游文化消费链条,拉动游客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境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交通、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17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07亿元。

  壮大了文化产业规模。通过民俗演艺项目建设,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旅游书籍、音像制品的发行等方式将文化产业融入旅游业发展,在旅游产品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和建设中融入文化产业,挖掘、延伸和扩展原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利用发展旅游业所形成的市场、需求以及品牌促进文化产品的销售,衍生了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文化产业规模正不断发展壮大。

  加快了旅游业态转变。武隆县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以传统的观光资源为基础,注重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挖掘整理文化资源,整合成为文化旅游产品,丰富武隆旅游的文化内涵,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观光旅游模式。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星际未来城为主的创意旅游、以懒坝休闲主题公园为主的“慢”休闲旅游、以户外运动为主的户外探险旅游、以“印象?武隆”为主的民俗文化体验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从文化产业依附旅游产业这一载体发展,发展到文化产业独立成为一种旅游业态,对武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增强了旅游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文化旅游融合的启示

  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作用在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位度推进。武隆坚持“全民参与,全县兴旅,旅游富民”的思想,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县树立大旅游、大营销观念,整合宣传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推动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高点定位。组织“武隆发展恳谈会”,邀请国内外旅游专家、经济学者、建筑专家、文化名人、策划高手解读武隆旅游文化符号的“形”与“神”,找准武隆旅游的文化定位,为武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坚持市场导向。旅游消费的实质是消费文化,在旅游文化产品的打造过程中必须尊重游客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丰富的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对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宽旅游文化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新的旅游文化消费热点,推出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弘扬先进文化。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武隆通过挖掘、整理川江一带的民俗文化游客体验到生态民俗文化的“精髓”,通过大型实景演出等形式,既让人震撼心灵,又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延长产业链条。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要拉长产业链条,必须推动旅游业、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融合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旅游地产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这是文化产业、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以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为基础,以完备的服务设施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为内容的度假设施聚集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更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城市名片和金字招牌。

  充实专业人才。人才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积极开发旅游文化产品,重要的是依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既需要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传承人,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科研工作者,还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将传承、研究、发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培养土专家、土大师。政府应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通过项目带动,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形成旅游特色产品,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作者为重庆市武隆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第一期地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培训班学员)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时事

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电话:0791-6538070、13576281815 传真:0791-6538070 Processed in 0.172 second(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Powered by JEECMS Copyright © 2007-2013 www.jeecm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v总量 访客数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