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园地备份 > 正文

理论宣讲接地气受欢迎

发布时间: 2014-06-30 16:34:00   作者:程少华   来源: 84   浏览次数:

 

安徽省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胡明莹

 

  市县以下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如何使党的创新理论最迅速最广泛地与群众见面?安徽省阜阳市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梦、群众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编成顺口溜、淮河琴书、渔鼓、快板、大鼓书、戏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节目,进村入户进行宣讲。2013年以来,全市开展“理论艺术化宣讲”近1000场,直接受众超过20万人次。

  开展专题调研。为探索农村理论大众化,使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的上,阜阳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在走出去(远学常州道德讲堂、近学铜陵铜都讲坛)、沉下去(组织两个调研组分赴全市调研)、讲起来(开展理论走基层“百千万”宣讲——百人宣讲团、千名党员队伍、万场宣讲活动)的基础上,深入全市乡村进行了艺术化宣讲专题调研。通过对基层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总结,对全市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梳理、摸底,从中甄选出十多种具有阜阳地方特色、能与宣讲有效“对接”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在全市广泛开展理论政策艺术化宣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成立艺术化宣讲团。阜阳市积极整合全市民间艺术资源,不断放大组团效应。20131024日,率先在全省成立“中国梦艺术化宣讲团”。宣讲团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亲自担任团长,办公室设在市委讲师团。成员由来自全市各地的100多名不同职业人员组成。宣讲团组建打破以往由纯粹由理论工作者组成的惯例,成员中既有75岁高龄的中宣部表彰的农民义务宣讲员李坤池,还有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既有长期在基层巡演的文艺工作者,还有功底深厚的理论工作者、教师等。组建一支既熟知乡情又通晓理论、既懂艺术又喜欢宣讲的专业队伍,为深入开展理论政策艺术化宣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调动宣讲员的积极性,市委宣传部还开展了两年一次全市“十佳理论宣讲员”评比活动,对宣讲成绩突出的宣讲员进行表彰。

  举办专题培训。举办中国梦艺术化宣讲培训。培训采取“就地取材”做法,讲师团理论专家系统解读中国梦,从艺术化宣讲团成员中遴选老师进行授课,举办艺术化宣讲作品创作专题讲座,并开展艺术化宣讲现场展示。集中展示了微党课、顺口溜、淮河琴书、界首渔鼓、演讲、戏曲、快板等艺术化宣讲形式。培训班还围绕艺术化形式宣讲、艺术创作加工等进行了探讨交流。省曲协副主席、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孟影,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李坤池,先后展示淮河琴书《买巴掌》和顺口溜《话说改革新亮点》。

  开展系列巡讲。201312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艺术化集中巡回宣讲首场活动走进临泉县白行村,宣讲中展演豫剧《三中全会宏图展》、渔鼓说唱《民生工程就是好》、淮河琴书《深化改革喜事多》、顺口溜《三中全会亮点多》、双簧《夸夸咱村新气象》、快板《中国梦》等艺术化宣讲形式。各县市区成立本地艺术化宣讲团,赴乡镇、街道、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进行巡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阜阳市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讲话精神,组织艺术化宣讲团赴县市区进行巡讲,组织艺术化宣讲团赴基层巡讲。太和县以文化馆为主力,组织文艺骨干力量,以“乡村大舞台”的形式巡回32个乡镇、开发区宣讲。颖东区积极谋划、创作、编排一些以“三严三实”和群众路线为主题的文艺节目,采用戏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到12个乡镇街道开展艺术化巡讲。阜阳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宣讲”评比,将组织12名优秀宣讲者赴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宣讲”。

  创建宣讲载体。2012年成立“颍淮大讲堂”以来,首批授牌的“颍淮大讲堂”由一个主讲堂和30个分讲堂组成,涵盖廉政、法律、环保、教育、文化、卫生、经济、国土、金融等21类专题。组织各县市区比照市里做法成立了“颍淮大讲堂”基层分讲堂,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分讲堂已达196个。市委宣传部列支专项经费10万元,两年一次开展“十佳颍淮大讲堂”评比活动。阜阳市在利用基层讲堂开展常态化宣讲的同时,推动艺术化宣讲走进网络、走进电视。开办电视版、网络版“颍淮大讲堂”,将艺术化宣讲精品移植到网络和电视上。

  阜阳市用艺术化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开展得如火如荼,就在于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用艺术化手段架起党与群众的连心桥。这就启示我们:

  适应群众需求,宣讲才有生命力。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宣讲也要坚持群众路线,以群众为主要宣传受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宣讲工作也只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掌握群众接受的宣讲方式。宣讲只有不断适应群众实际需求,将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采用群众乐于接受的、生动鲜活的艺术形式,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的上,在农村更好实现“两个巩固”。

  勇于开拓创新,宣讲才有感染力。在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定内容、定形式、定时点宣讲,更需要采用灵活、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宣讲,勇于开拓创新,以便增强宣讲的感染力。内容上,只有结合群众实际,对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进行梳理,添加群众较为关注的焦点话题,宣讲才能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形式上,只有构建群众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对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艺术加工,才能使之变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让群众乐于参与。时点上,既可在集市、广场等群众较为集中的场所集中宣讲,又可在群众庭院、街道巷角灵活宣讲,并根据群众作息生产时间进行相应调整。只有如此,才会让群众主动参与。

  建立长效机制,宣讲才有持久力。只有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理论艺术化宣讲”常态化。在平台方面,需要将乡镇、园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纳入宣讲体系,通过设立“颍淮大讲堂”分讲堂,开展“十佳颍淮大讲堂”评比,使之成为“理论艺术化宣讲”常态化开展的主阵地。在人员方面,需要发挥“十佳理论宣讲员”等引领作用,组建一支熟知乡情村韵,又精通理论的文艺宣讲队伍,为“理论艺术化宣讲”积奠坚实的人才基础。在经费保障方面,需要将宣讲经费进行单独列支,每年拿出一定经费支持宣讲工作,促使宣讲工作常态开展。同时,特邀市县曲艺家协会主席和一些草根曲艺作家加入宣讲团,建立艺术化宣讲作品供给保障机制。只有在“长”“常”二字上做好文章,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响彻在田野乡村,深深地印刻在群众的心坎里。

  (作者为第41期地方党委宣传部部长培训班学员)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时事

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电话:0791-6538070、13576281815 传真:0791-6538070 Processed in 0.172 second(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Powered by JEECMS Copyright © 2007-2013 www.jeecm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v总量 访客数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