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干部学院 > 学员园地 > 学习心得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10-29 13:19:00    来源:全国宣传干部学院
【字号 】 【打印】  【关闭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丽媛

      

  今年初,奇葆同志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上强调,要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文化部已着手从明年开始,争取到2020年,全国各个省市区都能达到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这令我们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宣传文化工作者欢欣鼓舞,士气倍增。把握机遇,抓住关键环节,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中央的文化惠民政策落得实、抓精细、出成效,是摆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面前的政治责任和重要使命。

  郧西县属老、少、边、贫、库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基础差、难度大。近两年来,在中央、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影视精彩纷呈,群众广场锣鼓喧天,文化下乡月月见面。但是,基层同时还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常规活动多、精品活动少,传统活动多、亮点活动少,中心集镇活动多、偏远乡村活动少,想参与的群众多、能参与的群众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结合上周黄坤明副部长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辅导讲座和当前基层文化工作现状,我体会要在接地气、抓常态、求实效上做好文章,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一要“接地气”,把要文化与送文化相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必须深接地气,因地制宜,提高文化服务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实践中,我们不断创新文化服务的方式、方法和载体。一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上动脑筋、出实招,开发建设郧西七夕文化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二是让群众“唱主角”。今年我们组织了“百姓道德大讲堂”活动,让平凡百姓走上讲台,让身边人讲身边好人好事。三是解决农村老年观众“听不懂、看不明白”的问题。我们把郧西地方方言节目,郧西三弦剧目搬上农村文化舞台,让本土演员讲本地方言,说当地故事传说,深受百姓欢迎。

  二要“常态化”,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公共文化服务是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文化民生的重要举措。但送文化常常会“蜻蜓点水”、人去台空,留下缺憾。而在很多乡村、社区长期活跃着大批乡土文化名人、文艺爱好者和小型文艺团体,他们热爱文化,是“流不走”的基层文化力量。应通过重点选拨培养、加强培训指导、规范活动管理、鼓励扶持发展等方式,促使这一重要力量植根基层,发展壮大,让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

  三要“求实效”,把“硬杠杠”与“软指标”相结合。国家新近颁布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硬杠杠”,对解决目前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标准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深得民心。同时,有条件的地方,也应当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公益性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强化一些符合地方实际的“软指标”。“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一起发力,才能抓住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契机,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作者为第九期新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培训班学员)

   

   

(责任编辑:程少华)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史展